Taiwan China and Hong Kong ' Movies
05/12/03
 
焦雄屏 (1991.7)。〈台灣電影的大陸情節-從家鄉到異鄉〉,《廣播與電視》,創號刊:65-74。
閱讀日期:2003/12/5

推薦指數:★★★★ (台灣電影研究選讀精選)

主要綱要

1.日據時代:中國/台灣意識的壓抑與控制
2.五O年代:反共與思鄉之矛盾
3.六O年代:焦點漸轉向台灣環境
4.七O年代:抽象銀族主義高漲的現實逃避
5.八O年代:落實台灣、揮別大陸
6.九O年代:新的接觸與反省兩岸關係

PS:本文是焦雄屏老師在政大廣電系擔任講師時,於《廣播與電視》創號刊所發表的篇章。內容主要以介紹整個台灣電影的發展與變遷,關注在國民黨到台灣後的50-90這段歷史的變化,訴出從家鄉(中國)到異鄉(台灣)所糾結的歷史情節與電影的構連。
 
片名:紫蝴蝶 Purple Butterfly
觀看日期:2003/12/04 (金馬影展)

推薦指數:★★★★

導演:婁燁
主演:章子怡、劉燁、仲村亨、馮遠征、李冰冰

出品地區:法國、大陸 (法國全額出資,大陸上海製片場則無)
出品年代:2003
出品公司:上影集團公司

註:
(1)阿泰電影結束後,詢問導演婁曄,本片是否有考量西方人可能看不懂此段歷史和敘事手法?婁曄靦腆的笑回答:沒有,一開始就是個個人創作作品

(2)本片中呈現大量的疊影、跳接、重複、多次的鏡頭,還有微晃換動的特寫及難度頗高的場面調度。

(3)婁曄說:"本片的主題,就像一顆生命樹做主軸,旁支的繁衍,從單一個人擁有不同的故事逐一可能因捲入、不得不、陷入糾結錯綜,盤結複雜了起來。 生命樹在單一個人可能一一死亡,生命樹也為之枯竭終了!"

(4)從婁曄的帶點靦腆的言語中,充分感受到他是個聰明人,非常有想法,純熟深沉的思慮,是我初次見到他的第一印象。

(5)紫蝴蝶在各地評論界反應分歧,票房在大陸不怎理解(與駭客任務檔期同映,多少有一點關係),56屆法國坎城影展以法國身分出席,而非中國,輸給《大象》(美國導演古斯.凡森特)落馬之餘,值得再追究原因 。

(6),《紫蝴蝶》在坎城影展是以法國影片的名義參賽。據新聞報導,製片處周建東表示,《紫蝴蝶》完全是按照正常程序參賽,肯定該算作中國影片,反而是入圍影展單元的另外兩部影片———中國香港導演余力為的《明日天涯》和王小帥執導的《二弟》未經過審查,屬於違規參賽。







03/12/03
 
好讀:焦雄屏2003,《世界電影》專欄文章
焦雄屏 (2003年1月)。〈笑看移民社會的文化奇觀〉,《世界電影》(409期),頁34。
焦雄屏 (2003年2月)。〈【英雄】和【臥虎藏龍】〉,《世界電影》(410期),頁30。
焦雄屏 (2003年3月)。〈法國導演中國緣〉,《世界電影》(411期),頁40。
焦雄屏 (2003年4月)。〈香港功福當道:世界疆界消失中〉,《世界電影》(412期),頁36。
焦雄屏 (2003年5月)。〈殞落如櫻〉,《世界電影》(413期),頁34。
焦雄屏 (2003年6月)。〈當影迷一天〉,《世界電影》(414期),頁40。
焦雄屏 (2003年7月)。〈〈【紫蝴蝶】的Double〉,《世界電影》(415期),頁38。
焦雄屏 (2003年8月)。〈七月在巴黎〉,《世界電影》(416期),頁42。
焦雄屏 (2003年9月)。〈八月在北京〉,《世界電影》(417期),頁34。
焦雄屏 (2003年10月)。〈一個納粹才女之死〉,《世界電影》(418期),頁45。

------------------------------------------------------------------------------------------------------

如有興趣,歡迎依所列索引自行至書館調閱閱讀喔!


 
好讀:焦雄屏2002,《世界電影》專欄文章
焦雄屏 (2002年1月)。〈阿湯哥旋風〉,《世界電影》(397期),頁xx。
焦雄屏 (2002年2月)。〈WTO之後的新趨勢〉,《世界電影》(398期),頁18。
焦雄屏 (2002年3月)。〈柏林影展的家庭危機主題〉,《世界電影》(399期),頁82。
焦雄屏 (2002年4月)。〈美國學術界肯定台灣電影的位置〉,《世界電影》(400期),頁xx。
焦雄屏 (2002年5月)。〈阿根廷的來信:國難中辦影展〉,《世界電影》(401期),頁36。
焦雄屏 (2002年6月)。〈保守卻威力十足〉,《世界電影》(402期),頁34。
焦雄屏 (2002年7月)。〈悼張徹 陽剛電影祖師爺〉,《世界電影》(403期),頁36。
焦雄屏 (2002年8月)。〈另類華文電影〉,《世界電影》(404期),頁42。
焦雄屏 (2002年9月)。〈長春影展:在歷史的陳跡上辦影展〉,《世界電影》(405期),頁40。
焦雄屏 (2002年10月)。〈在威尼斯當評審〉,《世界電影》(406期),頁44。
焦雄屏 (2002年11月)。〈國片復甦了嗎﹖〉,《世界電影》(407期),頁32。
焦雄屏 (2002年12月)。〈北影今昔:從文革到世紀英雄〉,《世界電影》(408期),頁44。

------------------------------------------------------------------------------------------------------

如有興趣,歡迎依所列索引自行至書館調閱閱讀喔!


 
好讀:焦雄屏2001,《世界電影》專欄文章
焦雄屏 (2001年3月)。〈柏林影展三城雙雄記〉,《世界電影》(387期),頁38。
焦雄屏 (2001年4月)。〈抓住時代的尾巴〉,《世界電影》(388期),頁36。
焦雄屏 (2001年5月)。〈二十年台灣電影崎嶇路〉,《世界電影》(389期),頁38。
焦雄屏 (2001年6月)。〈坎城影展光輝依舊〉,《世界電影》(390期),頁xx。
焦雄屏 (2001年7月)。〈【紅磨坊】後現代的集體記憶〉,《世界電影》(391期),頁xx。
焦雄屏 (2001年8月)。〈State of Art:好萊塢特技再省思〉,《世界電影》(392期),頁xx。
焦雄屏 (2001年9月)。〈兩個香港超級警察〉,《世界電影》(393期),頁4。
焦雄屏 (2001年10月)。〈新世紀看各國電影的升逘〉,《世界電影》(394期),頁34。
焦雄屏 (2001年11月)。〈地下DV和新新浪潮〉,《世界電影》(395期),頁34。
焦雄屏 (2001年12月)。〈二十一世紀新神話【哈利波特】〉,《世界電影》(396期),頁xx。

------------------------------------------------------------------------------------------------------

如有興趣,歡迎依所列索引自行至書館調閱閱讀喔!


 
好讀:焦雄屏2000,《世界電影》專欄文章
焦雄屏 (2000年1月)。〈倒數計時進入二十一世紀〉,《世界電影》(373期),頁28。
焦雄屏 (2000年2月)。〈世界民意調查:90年代的電影〉,《世界電影》(374期),頁26。
焦雄屏 (2000年3月)。〈中國電影玩完﹖〉,《世界電影》(375期),頁24。
焦雄屏 (2000年4月)。〈顛覆美國夢〉,《世界電影》(376期),頁26。
焦雄屏 (2000年5月)。〈亞洲電影的明天〉,《世界電影》(377期),頁32。
焦雄屏 (2000年6月)。〈中國導演坎城風騷〉,《世界電影》(378期),頁28。
焦雄屏 (2000年7月)。〈武俠片新高峰【臥虎藏龍】〉,《世界電影》(379期),頁32。
焦雄屏 (2000年8月)。〈中國政府 仍在打世界大戰〉,《世界電影》(380期),頁30。
焦雄屏 (2000年9月)。〈政府有責任要健全電影環境〉,《世界電影》(381期),頁30。
焦雄屏 (2000年10月)。〈賈章柯【站台】是小品史詩〉,《世界電影》382期),頁30-31。
焦雄屏 (2000年11月)。〈張愛玲的【花樣年華】〉,《世界電影》(383期),頁34。
焦雄屏 (2000年12月)。〈曼漢姆海德堡雙城影展〉,《世界電影》(384期),頁30。

------------------------------------------------------------------------------------------------------

如有興趣,歡迎依所列索引自行至書館調閱閱讀喔!

 
好讀:焦雄屏1999,《世界電影》專欄文章
焦雄屏 (1999年1月)。〈台灣電影痛失知音〉,《世界電影》(361期),頁34。
焦雄屏 (1999年2月)。〈拓展國片的海外能見度〉,《世界電影》(362期),頁38。
焦雄屏 (1999年3月)。〈柏林影展:中國片缺席〉,《世界電影》(363期),頁36。
焦雄屏 (1999年4月)。〈張曼玉:一個演員的成長〉,《世界電影》(364期),頁36。
焦雄屏 (1999年5月)。〈由坎城看中國電影新生代〉,《世界電影》(365期),頁36。
焦雄屏 (1999年6月)。〈導演變總統?談俄國導演米亥可夫〉,《世界電影》(366期),頁44。
焦雄屏 (1999年7月)。〈港式暴力美學禍延美國〉,《世界電影》(367期),頁50。
焦雄屏 (1999年8月)。〈盧卡斯的個人神話〉,《世界電影》(368期),頁46。
焦雄屏 (1999年9月)。〈策畫國際性影展〉,《世界電影》(369期),頁30。
焦雄屏 (1999年10月)。〈秋季影展何其多!〉,《世界電影》370期),頁46。
焦雄屏 (1999年11月)。〈辦一個清新有視野的電影節〉,《世界電影》(371期),頁36。

------------------------------------------------------------------------------------------------------

如有興趣,歡迎依所列索引自行至書館調閱閱讀喔!


 
好讀:焦雄屏1998,《世界電影》專欄文章
焦雄屏 (1998年1月)。〈李安的倫理殿堂〉,《世界電影》(349期),頁28。
焦雄屏 (1998年2月)。〈電影與文化外交〉,《世界電影》(350期),頁26。
焦雄屏 (1998年3月)。〈中國片在柏林〉,《世界電影》(351期),頁28。
焦雄屏 (1998年4月)。〈好萊塢眼裡的新中國〉,《世界電影》(352期),頁30。
焦雄屏 (1998年5月)。〈香港電影節:政治、文學、藝術〉,《世界電影》(353期),頁XX。
焦雄屏 (1998年6月)。〈又見坎城〉,《世界電影》(354期),頁38。
焦雄屏 (1998年7月)。〈再來義大利貝沙洛〉,《世界電影》(355期),頁40。
焦雄屏 (1998年8月)。〈發行與行銷〉,《世界電影》(356期),頁32。
焦雄屏 (1998年9月)。〈華文抬頭的漫長路〉,《世界電影》(357期),頁30。
焦雄屏 (1998年10月)。〈哲人遠去 掉念電影大師黑澤明〉,《世界電影》358期),頁36。
焦雄屏 (1998年11月)。〈日本電影的勃興〉,《世界電影》(359期),頁40。
焦雄屏 (1998年12月)。〈注意韓國市場〉,《世界電影》(360期),頁42。



【阿泰後記】

十一月的最後一天(週日),我去了《2003聚焦台灣電影》國際學術研討會。會中碰到不少學術名人,算是又開了一次學術眼界!

那日隔壁坐著一位先生,昨兒還主持其中一場會議,今兒專注的聽著台前的講演並恰巧坐在我的旁邊。當時我就想著~像他這類電影學者,願意於空暇時,連續三日均出席參與的學者,在台灣已不算多!

為避免今日尷尬坐於旁,完全無聲無息,我主動跟他致意,詢問他的大名!喔!原來是張昌彥老師呀!久仰久仰!我曾拜讀他寫的日本電影相關影評和少許書籍,如今他這麼一報(大名),我才得以見得如山真面目!與會中,他與我好似親近的老朋友,休息時間多次談論著台灣電影教育和面臨的窘境,談得真是不亦樂乎!我想這算是聽研討會學習之外,另一個最大樂趣和價值所在吧!!!

會中,他從背包中拿了一本光點台北2003.12.9~2004.2.8正在國民戲院上映的《日本映畫巨匠影展》給了我。光點台北此次展題以放映日本電影大師小津安二郎的作品,我早先以在電影相關影評拜讀關於這位傳奇大師的電影評論(焦老師的影評也有為悼念小津的專文),前陣子也在誠品看到有賣套裝12部的小津安二郎的影碟。在我剛好略知一二的情況下,使得我與張昌彥老師得以多一點話題。他也親切的特別將那本觀影手冊指南送給我,希望我能抽空去看(昌彥老師也是這次日本小津導演選片的顧問)!我很高興的接收下來,並交換了彼此的聯繫方式,希望有機會能再向張老師討教。

研討會圓滿結束後,我趕往晚上金馬影展的電影檔,開車途中想著這三日的遭遇,與會和會外的感觸,再次對自己的電影觀重新省思一番!

------------------------------------------------------------------------------------------------------

如有興趣,歡迎依所列索引自行至書館調閱閱讀喔!

 
閒談:關於電影研究

以下轉錄自文建會網路學苑中阿泰擔任電影版版主的討論簡文:

=================================================================
----- Original Message -----
作者 : 蔡明宏
日期 : 2003/12/1
主旨 : 電影研究

說真的

這次在台灣停留了一個多月

在接觸了一些人之後

令我真的懷疑 到底哪些人適合研究電影

是不是只有電影學院出身的 或是有拍過電影的才有資格說電影呢

其他非科班出身的就不能研究電影呢?? 要真是這樣的話,那電影的研究方向是不是就被侷限住了呢??

懷疑中.............
=================================================================
作者 : 許景泰
日期 : 2003/12/3
主旨 : RE電影研究

明宏兄所提的感想,非常有意思,也讓我頓了一回,重省深思片刻!

"研究電影"或"電影研究"在台灣,被視為嚴肅的題材,少數熱愛電影者的癖好,非但不是入流,更少人當成一回事.這大概與台灣電影一直被視為專拍嚴肅題材.邊緣角落.城市和鄉村不斷的拉扯...有關!


記得前陣子,發表一篇小文,被記者朋友們看到,馬上被回了信,猛批一番,哪怕是在好的朋友,也直言我在文中批評台灣記者不看好萊塢以外電影就算,還不對電影作一些功課(不提"研究",避免記者們認為又是台灣學術象牙塔無視實務現實儒生).

回頭想想,記者與僅是一位"學生(研究生)"兩者,似乎在議題上的對話,容易轉化為實務與理論間的矛盾,哪怕我如此白話的以中文述說台灣電影現況和平白陳述各環節的弊病,記者好友仍以嚴厲的口吻,指責我不切實際,且忽略他們的用功!


嗯~"研究",特別是"電影研究"並沒有這麼特別侷限在學術之中,反而它是一種被視為豐富生活的經驗,因此,我們藉由廣泛接觸,多元分享和
跨文化.種族和國別的方式,藉電影去觀照,去發想去省思!!

因此,電影乃至電影研究,一般大眾均可隨時加入"研究"(輕鬆看待它),也可擺脫研究侷限性和窄化.

前天晚上,去看了金馬影展,在進場前的廣場,從工作人員到進場觀眾,我碰到一群群來自各地的好友,有北藝大電影所的朋友.交大文化語言所與老公一起前來赴電影場的朋友.工作人員也有不少是同學或熟面孔的朋友,進場時坐下來,身旁的人還跟我打招呼,喔!是大學的學妹,仔細端倪後方座位,還有哲學系喜愛文化研究在誠品寫文案的朋友,這場非好萊塢的電影像是跟一群朋友一起研究電影,大家初衷也許非以研究作出發,但彼此的對電影的熱情卻遠勝過於對研究的急切性!

他們有的研究電影,有的只是熱愛電影,有的可能是排好這個時間讓自己放鬆一下,目的不同,但在場所專注的東西都是一樣.

這場電影播放的是<電影狂>,續說幾位迷戀電影重度,每天少說要看三部電影甚至四.五部影片,趕場看電影的紐約電影瘋,他們有的視電影刊物為瑰寶,蒐藏讓整間屋子都堆滿了,還熱此不疲.他們認為人們稱他們已有失控的狀態,異於常人的神經瘋狂,他們卻很有哲理的以,"人們都以逃避主義來形容我們,現實生活鼓勵我們獨優於實際現實,為何不獨優於虛假世界?人們大都不喜歡現實,卻又假裝的要對現實嘉許"

他們各個都比所謂研究電影,看的電影多,但他們不寫文章,更不可能花時間發表論文或期刊文章,因為對他們來說,那是浪費時間的行為,他們可利用那時間好好享受他們看了好幾遍的電影!!!

台灣的電影研究,目前仍主要以讀文學和讀外文相關科系者為學術研究主流,傳播科系倒是少.然而,對於電影研究這事,我相信很多人都愛看電影,對電影瘋狂的程度絕對有不少人不亞於電影研究者,電影研究的方向從何兒去,或許跳脫學術藩籬,走入群眾,那電影研究的價值才不會高高在上的,鮮少人去閱讀,電影之於研究者,才會有更大貼近生活與創作者的空間存在!




 
好讀:焦雄屏1997,《世界電影》專欄文章
焦雄屏 (1997年2月)。〈今年香港會是焦點〉,《世界電影》(338期),頁26。
焦雄屏 (1997年3月)。〈【河流】揚威柏林〉,《世界電影》(339期),頁36。
焦雄屏 (1997年4月)。〈看老片新時髦〉,《世界電影》(340期),頁28。
焦雄屏 (1997年5月)。〈亞洲各電影節較勁〉,《世界電影》(341期),頁26。
焦雄屏 (1997年6月)。〈坎城報導與媒體〉,《世界電影》(342期),頁30。
焦雄屏 (1997年7月)。〈【我的神經病】:都會人照鏡子〉,《世界電影》(343期),頁40。
焦雄屏 (1997年8月)。〈台灣電影到底怎麼回事〉,《世界電影》(344期),頁34。
焦雄屏 (1997年9月)。〈變臉〉,《世界電影》(345期),頁30。
焦雄屏 (1997年10月)。〈我們是電影文化孤兒〉,《世界電影》(346期),頁30。
焦雄屏 (1997年11月)。〈台灣人在北景-飛騰片廠的夢幻世界〉,《世界電影》(347期),頁32。
焦雄屏 (1997年12月)。〈觀點幾面說 Cuilty Pleasuer,跨文化和政治正確〉,《世界電影》(348期),頁42。


【阿泰後記】

星期二下午的時光,是不可打攪埋入電影資料蒐集的時光。

我很珍惜這段沒人打攪,周二的午後時光。連續三個禮拜下來,我以蒐集焦雄屏老師在《世界電影》專欄文章為主題,如今已蒐集了1997年-2003有關焦老師的所有此期刊的評論,仔細享受拜讀。希望先透過她的寬闊的國際視角,重新檢視自己對待電影的盲點。期望能彌補現存僅閱讀書籍和文獻所內存經驗問題無法準確解析的缺憾。

------------------------------------------------------------------------------------------------------

如有興趣,歡迎依所列索引自行至書館調閱閱讀喔!

01/12/03
 
訊息:Discovery 亞洲電影特輯
Discovery 亞洲電影特輯  

亞洲電影溯古今  精采打遍全世界
12/1~12/5 每天晚上10點 
(武俠片 / 功夫片 / 美女如雲在邵氏 / 黎民偉 / 成龍)

PS:已請大姐幫忙錄,若有興趣者方便錄者,也請錄下來喔!^.^"(避免自己沒錄到)

 
小結:關於台灣電影國際國際學術研討會(11/27-30)
本次研討會,透過三天密集式的參加,回家晚上後又重新瀏覽筆記摘要,並輔助相關書籍檢視說法,雖然匆匆忙忙的整理,但收穫算是不少!

不過也有缺憾之處,如

(1)會議的對話空間少,所幸於會中與幾位未接觸的專家有一些交流(如:張昌彥等,還有一些外國短期回來作客做的教授),不過會中諸多報告可能因尚未完成,且會議中多篇未有全文講義,使得在對文本的脈絡掌握上,僅能以筆記.會後交流 和 回去後再次檢視查閱,才得以有一個較完整的拼貼,但還是無法完備.

(2)會議中來的國際學者和台灣學者,似乎呈現美國(論述)和台灣(論述)的對話,若說第二天(11/29)法國Frederic Ambroisine的簡短提報,也因過於匆促且粗略使得無法從會中得到更多歐洲對台灣電影的看法及相關論述!實為可惜!

(3)本次研討會的重心放在談論美學和幾位導演身上,犀利完整的產業.市場.政策近乎沒有,很難從專家學者所發表的論文和講演中,看到其對台灣電影生態和國際生態之間的扣連與反省,更難有一個整體對台灣電影產業面深入的研究解析.如有,也多老話重提,無太大意義!

(4)會議學生的參與度不高,會中成了學者與學者之間的對話為主,電影業界人士和電影創作者疏於參加此種國際研討會,最後可能僅又是學術之間的論述,傳達的效果和影響效果更脫離了台灣電影真正在工作者.

有些篇章更顯疏離難近,如會中導演"蔡明亮"出席所言,"你們(發表者)所提的似乎完全不是我的初衷(文本多義)但我還是感激你們對我電影的熱愛",蔡明亮簡短一句"敢(感)"言後,馬上回歸到他比較在意的新片(不散,不見)的賣票推銷,此舉十分嘲諷的對當前台灣電影研究者,忽視台灣電影"發行和行銷"的困境,學術研究完全無法與創作者有深一層認知和共鳴,甚至尋求出解套之道...不禁對此兩方對話呈現空洞.無交集的情況大感台灣電影未來勢必"各自"走得更艱辛,步上疏同路者更多!




 
Part-3-4侯孝賢與長鏡頭美學 (11/30)
David Bordwell
侯孝賢與長鏡頭美學
Hou Hsiao-hsien and the Telephoto Aesthetic


筆記心得:

(1)侯孝賢的電影(長鏡頭),邀請觀眾分散注意力,使觀眾留意到框目周圍存在的動態,且提供了觀眾新的觀看主體,在無形中侯孝賢電影長鏡頭美學的運用,變成了兼具紀錄片功能的電影!

(2)侯孝賢採用長鏡頭,當然與電影中使用非職業演有關,然而,觀眾在凝視影像一久後,所提供的是一種"寫實"的觀感.

(3)我們在看侯孝賢的電影,需特別注意侯孝賢所延續70年代使用長鏡頭拍攝手法,其背後的意圖為何?(林文琪教授的提問)(焦雄屏相關書籍其實早已有回應)

(4)David Bordwell深入觀察電影的方法,其說明此法,乃仔細深入的去掌握電影中所可能運用到的相關資源.相關設備器材.相關演員等等環節...(David Bordwell所指似乎寓意著螢幕內容重要,但螢幕外的拍攝整個過程環節掌握上,更是需留意的地方)


(5)總體來講,對David Bordwell的初次體驗是,他的謙遜有禮.幽默風趣的態度,和專注認真的去做這場報告(報告完後,還有些許時間還想給觀眾在多看一點其所指涉的相關影片)


 
Part-3-3從在地走向全球:台灣電影全球化的類型初探 (11/30)
魏玓
從在地走向全球:台灣電影全球化的類型初探
From local to global: Critique on the globalization of Taiwan cinema

作者以《上海花》.《臥虎藏龍》.《雙瞳》三部電影.從在地走向全球,初探試著去歸類整理台灣電影走向全球化類型的形式,甚至提出最終台灣電影可行的出路.

本文,阿泰非常喜愛這個命題,也是阿泰十分關心的議題.然而,或許因作者僅釋初探性質,因此無論以整體三片比較形式,代表性和歸類整合的推敲欠缺有力的系統脈絡說服,或以作者歸結的結論,太過粗糙的提出電影的建言,缺少更細緻的分析和具體的策略建議,都可看出此議題還有探尋的空間.

阿泰藉本文,提出幾個可再細緻的追溯和歸類的策略:
(1)從全球化看:市場的區隔和電影類型之間,台灣電影在國際市場上有何差異.此點可從台灣在國際影展中檢視,並可相對對照國內對影展的關懷程度和市場反應做參考座標點,此點如分析夠細緻化,將有助於台灣常久視國際影展得獎的的電影為票房毒藥,為藝術電影,的單一化論述和單純化市場區隔.

(2)從國家和鄰近國政策來看:看台灣電影走向全球不得不更貼近,大陸和香港,兩地的政策和市場變相,包括發行.行銷和上映,台灣走向全球化的類型歸類上,均有重要影響的差異!!類如:人才比例問題,資金比例.版稅版權等問題等等,對於作者在談台灣電影,特別是這種在地走向全球的混種兒,更需特別注意混血的內涵和混血的型態間各種差異.

(3)從台灣脈絡去看:在地走向全球,不得不反觀台灣脈絡,此種型態沒有出現過嗎???還是曾經出現過,只是現在所指陳的在地走向全球,形變是更為複雜,乃至才被眾人格外關注,台灣傳統的類似例子和現在之間的差異性在哪?對在地走向全球,定義為何?且全球化的是否僅只有電影本身,相關週邊影視產品是如何再被變形和銷售的,可能都需一一釐清.不容易,但非常有意思!^^


 
Part-3-2另一種電影:黑暗之光 (11/30)
盧非易
另一種電影:黑暗之光
Another Cinema: Darkness and Light


筆記心得:

作者企圖為台灣新電影(1987年)之後,是否有"新新台灣電影"的類型出現(另一種電影),做尋覓/探索.而作者從逐場逐鏡中大膽視《黑暗之光》(1998-1999)為另一種電影,新新台灣電影的出現之始.

作者的發現主要是把持著有"傳承新電影的侯孝賢寫實風格標準記號",且"承繼外又開發更細膩.新鮮的語繪","關照面也更廣",作者更藉著對視覺處理的討論,借用"縫合"與"觀看"理論為基礎出法,提出《黑暗之光》中真實與虛擬的表現手法熟稔和導演強眼的再現處理手法的風格有別以往,使之交織成為綿密有力的新新作品.

作者在清楚的逐場逐鏡脈絡中找到傳承和突破之處確實不簡單,但是如以緊密的推論即稱之為"新新電影"!可能必須先提出兩個疑問:1.新電影和所謂另一種電影(新新電影),僅究內容上的承繼與創新,就指陳為台灣電影的重要轉折點,對於台灣電影生態如何促使而成?導演乃至更早先的電影是否有更多比較,以發掘出其確實有此地位,似乎交代尚未清楚?

再者,以《黑暗之光》一部電影推向另一個電影的發現,相較於台灣新電影是以侯孝賢.楊德昌甚至萬仁等多部片並齊視之為整理浪潮,似乎在新新浪潮的推論中,未顯清楚,且單一個案代表性和整體電影的位置,也尚未在作者研究文中看出,此為我比較質疑之處.
30/11/03
 
Part-3-1:《雙瞳》的雙重視點:空間化的敘述與看得見/看不見的特效 (11/30)
陳儒修 Ru-Shou Robert Chen
《雙瞳》的雙重視點
Double Vision on Double Vision


筆記心得:

本文,作者一開始即強調所欲研析的《雙瞳》一片,非現今普遍以"文化勞動的新國際分工"或"電影跨國產業的行銷策略"做研析.作者並非無意延展此類議題,而是將此文放在探討《雙瞳》一片,高概念的廣告口號(There is only what you believe)-這裡只有你所相信的.

作者一開始就很有意思的將,眼見為真的相信,和科技虛構真實的相信,做雙重性之間"界線"的視點在哪?

作者以一般電影多採的敘視結構乃以"時間"做單一直線性的敘事,時間面向重於空間正標明著電影故事敘說的封閉性.然而,作者別有新意的指陳,當開始使用電腦滑鼠後,線性的敘視結構的改變,使我們對"空間"有了新解和新的敘事方式.甚至,強調結構的空間性,將改變過往傳統以時間為主軸的敘說方式.

本文作者在先提出其論點背後主要是如何形塑之後,於研究結論中明示了本文所要強調的兩點主要思考:
(1)看得見/看不見的特效:

科技的特效在好萊塢電影大量使用下,被形塑的虛假真實,基本上都有一個現實真實的參考物,以讓虛假與真實的界線模糊,企圖以偽裝策略,讓觀眾在模糊的真真假假.假假真真特效之中,陷入一種辨識模糊,甚至將虛構的特效物,視為比現實真實還真實的物.作者,因此反詰《雙瞳》有必要花如此大的心力在製作一個以現實參考物,擬真的真實物品.畢竟,特效似乎已可跨越虛假與真實的界線,進入另一個空間向度,提供滿足我們對效果的追足和對真實(其實是虛假塑成)認同.

(2)空間化的敘述結構+數位影像=另一種觀點之道

作者有意思指陳,如果電影是用攝影機捕捉真實與立即性,那麼電影在強調特效之下,虛假被視為真實,其創造出無法辨識的特效真實,電影影效寫實捕捉性,是否失去重要性.空間的雙重性和多重性的特效變異,使得體驗經驗貼近真實,甚至有時更甚真實的情況下,特效的渴望以有跳脫過往傳統以時間敘事為主體的位置.


作者所陳述的觀點,十分有意思,他企圖以特效是虛構真實的策略,去推論真假難辨以讓傳統的敘事結構和時間論述,產生顛覆性的翻轉,甚至有可能凌駕或推翻真實捕捉的可能.不過,作者以《雙瞳》之例,開脫另一論述,似乎忽略了,再現真實的電影,如果僅是滿足效果,僅是捕捉到單純化觀眾均是瘋狂愛看特效的盲眾.再者,以陳國富的《雙瞳》為例,似否有特殊的意義,若僅是單純以影片做脈絡性論述,可能得先擺脫作者論,開脫另一論述的企圖,作者顯然有意思如此做,但是卻忽略特效本身也是參雜穿梭在敘事時間之中,僅是在拼貼時,特效加重了某一敘事的真假問題,但整體敘事的空間性仍未完全擺脫,或有時併肩交雜.


Powered by Blogger